大家都知道,急性發炎或是剛受傷的時候要冰敷,而慢性發炎或是慢性受傷的時候要熱敷。但是,大家心中難免還是懷疑:「我不是醫護人員,我怎麼分辨急性或慢性的發炎?」、「如果我敷錯了,會不會怎麼樣啊?」,或是「冰敷要冰24~48小時,之後就可以熱敷。這樣就對了嗎?」


         冰敷的效應,主要是讓冰敷的部位溫度降低,這樣可以讓皮膚與皮下的血管收縮,減少局部的血液循環,達到降低新陳代謝的效果。冰敷同時還可以降低血管的通透能力,對於止血和消腫有很好的效果。此外,冰敷還可以減輕因為受傷所導致的肌肉痙攣,避免組織細胞的二次傷害。


         相對的,熱敷的效應則是讓溫度升高,血管放鬆,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,藉由受傷部位的代謝速度增加,讓發炎物質迅速被排出體外,提升組織自癒力。此外,熱敷也可以讓身體變軟,增加軟組織的延展性及降低關節僵硬,還可以降低肌肉痙攣,同時達到舒緩疼痛與放鬆情緒的效果。


         不論冰敷、熱敷,一次都不要超過20分鐘。如果身體有開放性傷口,或者皮膚對溫度敏感的人,就應避免使用冰敷或熱敷。


         簡單的說,身體痠痛部位如果有明顯的紅、腫、熱、痛,或者是一個明確的急性運動傷害,別懷疑,就是冰敷!而當發炎或受傷部位已經不再腫脹,或是不再那麼紅紅熱熱的時候,就可以開始熱敷了。冰敷、熱敷的時機是以身體的實際狀況為主,而不要拘泥在幾小時前要冰敷,幾小時後才可以熱敷喔。


 



原文作者:林頌凱
摘錄自:2011/02 康健雜誌 147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Y GYM大安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